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文化建设 >> 文化讲堂
壮族三月枫树情
信息时间:2015/5/20 12:33:08 阅读次数: 【打印本页】

 

潘宝祥

 

(一)古老传说一片情
在壮族民间故事中,枫树与壮族原始先民的繁衍有密切的联系。传说远古时候,壮人始祖布洛陀上天去造日月星星,其妻姆洛甲在地上造山河。各自一方,长年累月不相会。一天,姆洛甲造山累了,躺在枫树坳口休息,在山风暖习习、枫叶香喷喷之中入睡了。她梦见和布洛陀同床共枕,恩恩爱爱。醒来不见夫君,只觉腹痛,口水直流。她怀了风孕,后来生下六男六女。……儿女们都长大了,男的跑遍天下也找不到女人为妻;女的踏遍四面八方也找不到男人为夫。十二人都是同胞兄妹,谁也不愿意结合婚配。母亲说,如果是天意,你们就双双结成夫妻。一天,姆洛甲把儿女们带到她原先梦中怀了风孕的枫树坳口,只见树上挂着十二种不同果子。山风吹来,果香阵阵。姆洛甲让男孩爬上树摘果抛下来,让女孩在树下接果。事先明确分定,每个男孩只摘两种果子,各自不同。说来也巧,大儿子摘下的枫果、桃果,全落到了大女儿怀里;二儿子摘下的李果、梨子,全落到了二女儿怀中。其他弟妹也一样,树上每人摘下两种果子,树下每人接到两样果子。姆洛甲对儿女们说:“果成双,人成对。这是天定姻缘,俩俩结为夫妻。”于是,十二兄妹跪拜大枫树,跪拜姆洛甲,结成了六对夫妻,从此繁衍人类,天下处处有人烟。
壮族创世史诗《布洛陀》中说,布洛陀为人类造牛时用枫树根做牛头,造成了活生生的牛,解决了拉犁耕田地的问题。于此,枫树又和原始农业生产结了缘。
农历三月三是壮民族世代传承的盛大节日,说是因为壮族的祖先就是在这一天上山去种枫树、榕树和木棉树的,值得祖祖孙孙来欢庆。壮族民间故事说,远古时候,壮族人口较少,后来逐渐增多,挤在一个地方不容易谋生,兄弟们要“蜂分”到各地去寻找出路。为了使分散之后将来的子孙们能互相认识,约定各自在新建村寨旁边种上枫树、榕树、木棉树三种树中的一种。以后走到各地,凡见有这些树的村寨,里面就一定住着我们兄弟的子孙。
“三月三”节日,壮族家家户户都以五色糯饭作为节物,以之祭供祖宗,以之为美食,十分盛行,其俗沿袭久远。相传,起初只是用枫叶汁染成黑色糯饭,后来增加红、黄、紫、白色成为五色糯饭,象征五谷丰登。清代《武缘县图经》载:“三月三日,取枫叶泡汁染饭为黑色,即青精饭也。”(武鸣古称武缘。)用枫叶汁染成黑色饭,还有一个民间故事,相传古时候,一个名叫特侬的壮族青年,其父早已去世,只与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。他担心母亲独自在家不能自理,到野外干活时就背着母亲同去,并带去一包母亲最爱吃的糯饭。有一次,他将母亲放在山脚,便上山去砍柴。一群猴子过来,将那包糯饭抢去吃了,母亲无法动弹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可奈何。如此多次。后来,特侬想起小时候,曾与小伙伴们比赛张嘴呵气嫩枫叶,看谁呵的叶子最黑色,于是就用煮出的嫩枫叶汁,染制黑色糯饭,带到野外,放在母亲身旁,自己便上山砍柴,让母亲饿了随时吃。猴子见到黑色饭以为是放了毒饵而不敢吃,母亲亦不再挨饿。此事在民众中广泛传为佳话。每到三月三,家家户户都做黑色糯饭扫墓祭祖,以表孝敬之情。在壮族先民心目中,枫树是神树,三月初三那天,各家各户都将两把鲜绿枫叶插在大门外两侧,寄意神明佑护,象征吉祥平安。做五色饭的染料渣,也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,以为这样做,就能驱赶邪气鬼蜮,求得全家平安。
古往今来,武鸣壮族歌圩各地各个季节都有,古代以仙湖、廖江的三月歌圩为最盛,清代《武缘县图经》载,“答歌之习,武缘仙湖、廖江二处有之,每三月初一至十日,沿江上下,数里之内,士女如云”。清代武缘壮族诗人韦丰华的一首长诗《廖江竹枝词》,对三月初三的壮乡歌圩作了生动形象、淋漓尽致的描述。题目中的“廖江”,是夹壮名称,全译为汉语就是枫江。诗中咏道:“春风酿暖雨初过,青满平畴绿满坡。试向黄林(村名)林外望,三三佳日好花多。胙(祭祀的肉)颁真武(庙名)喜分将,食罢青精糯米香。忽漫歌声风外起,家家儿女靓新妆……”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鲜嫩枫叶一条街
春天来了,枫树醒了,吐出纷繁的嫩芽,渐渐地,整棵树变成了一朵绿色翡翠的云,在春风吹拂中,像温柔舞女的薄纱在飘动,婀娜多姿。
看着绿的枫叶,壮人想到三月三就要来临,想到那香郁扑鼻的五色糯饭就馋涎欲滴,于是着手做好准备,要过上一个盛大的节日。首屈一指的事就是采枫叶。山山岭岭,远远近近,采枫叶的人来来往往,肩挑的,单车摩托车的,偶尔也有汽车的。哪一蔸枫树的叶子靓,凭往年经验,各人心中有底,有的舍近取远,在所不惜。有的蔸遭遇冷落,无人问津,枝头依然茂盛无恙。有的蔸受人追捧,群起而攻之,被砍得光秃秃,来者毫无经典民歌《茉莉花》中所唱“又怕来年不发芽”的那种顾虑。有的人只要自家够用;有的人要多去街上卖,着实地发了一次财。
三月初三前几天,街上顿然出现了卖枫叶的热闹市场,人头攒动,熙熙攘攘,好一道节日来临风景线。那些卖枫叶的人,以前都是妇人挑担或单车来,如今农村简直是摩托车的“天堂”,到街上来卖枫叶的摩托车手几都是男子汉。这表明,家庭中一本摩托车驾照的特权依然是属于男人的专利。带枝的枫叶是以捆成一把论价的。也有舂碎了装在大蛇皮袋里,是论斤开价的。买枫叶的人,是清一色的家庭主妇,识货的,也有不识货的,凑在一起吱吱喳喳交谈辨识法。叶子稍老或太嫩都不好,叶子原含水分过干或者过湿也都不理想,还有叶面光泽度的观察,等等。同一样货,见仁见智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弄得第一次亲手做五色糯饭的年轻妈妈,摸不着头脑,落入五里云雾之中。除了枫叶,在这“一条街”上,作五色糯饭需用的红草、蓝草、黄姜、栀子等染料,也都一应俱全,任挑任选。

(三)五色糯饭遍地香
五色糯饭的制作工艺,也使新当家的主妇感到很棘手。最难过关的是用以染黑色的枫叶的加工技术,也是衡量一户人家五色饭手艺水平的主要方面,制作得好的,蒸熟的黑色糯饭是纯正浓黑而略有反光的,也是特香的。选择好枫叶固然重要,而制作技巧也很有讲究。首先将枫叶及其茎梢嫩皮放入石臼舂烂,取出将其浸在适量的水中,大约24小时,将渣捞出滤净,即得黑染料液,放入锅中文火煮至60左右,舀入盆中,将适量糯米浸入。其余红、紫、黄色分别用红草、蓝草、黄姜(或栀子)捣碎水煮温热即得染料液,各自盛盆浸入糯米。白色则是糯米本色。10余个钟头之后,捞出滴水稍干,分区放入蒸笼,烧火蒸煮。约莫3个钟头,一笼糯饭便蒸熟了。这种用几种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饭,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香气,当灶上蒸笼热气升腾的时候,庭院之外好远地方就能嗅到浓郁的醇香,令人馋涎阵阵。起锅出笼,置于盆中,五彩纷呈,晶莹如珠,赏心悦目。食之柔软而略有弹性,滋润平和,回味余甘。作染料的几种植物,还各有某些药用功效。古代药书载,黄姜能行气治风湿。红蓝草能利脾助消化。栀子能治胃中热气,解消渴,明目枫树枝叶能止泄益睡,强筋益力气。久服轻身长年,还说用枫叶汁染成的青精饭,能坚筋骨、益肠胃,能行补髓。上述所言极是,五色糯饭,既能解馋充饥,又有种种裨益,因而有着悠久的历史,博得民众喜爱。
壮乡各地都盛行着三月三吃五色饭的风情,而武鸣的壮家五色饭则别具一番情韵。这不只是食之味美、闻之馨香的物质享受,更独具特色的是能给千万里之外的友人带去丰盛的精神美餐,让五湖四海的朋友,能以自己的眼睛和耳朵,感触武鸣壮乡非物质文化的升华。
武鸣壮族儿童“尼达妮”合唱团(“尼达妮”,壮语,意为“美丽小女孩”),用壮语演唱的《我是壮家小歌手》、《壮家五色饭》,已经蜚声中外,成为中国壮乡的名牌。这两首歌的词曲作者都是土生土长的武鸣壮家儿女尹培京、黄榆婷、方正湖、苏以淑,演唱者是武鸣县城厢四小的一批学生。在县文化馆黄榆婷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之下,几年来活跃于广西区内外乐坛上。尼达妮们穿戴着美丽的蓝衣壮服饰,操着被壮文方案定为标准音的武鸣壮话,唱着壮乡特色的歌,从武鸣走向广西,走向全国,媒体又把他们的风采推向世界。
下面是尼达妮合唱团演唱《我是壮家小歌手》、《壮家五色饭》等歌曲的诸多荣誉中的几个脚印:在第二届中国儿童音乐节获声乐类比赛金奖(2005年8月,天津);在首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上获声乐类比赛金奖(2006年2月,北京);2006年10月,受中央电视台、中国音协、中国舞协邀请,进京参加首届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演出获得成功,等等。越南、泰国、印尼、菲律宾等国电视台,香港凤凰卫视、中国中央电视台、浙江、湖南、青岛、广西、南宁等电视台,曾经先后到武鸣拍摄尼达妮演唱场面,多次在节目中播放。壮语《壮家五色饭》歌词大意如下:村边喜鹊吱吱叫,五色糯饭香扑扑;壮家喜庆贵客来,一路辛苦快进屋。三月木棉红艳艳,五彩花开在屋堂;先尝糯饭两三碗,再喝米酒送猪肠。五色香糯等你来,请到武鸣唱山歌;白天连夜歌不断,迷你不知太阳落。